道傍之筑
在一座偏远的小镇上,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,通向山间的一座古寺。这条小路两旁长满了野花和青草,景色秀丽,但因为地势险峻,行人稀少。然而,在这条小路的中段,却矗立着一座奇怪的房子——它既不像民居,也不像商铺,而是一座孤零零的小屋。镇上的老人们都称它为“道傍之筑”,却无人知道它的来历。
有一天,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路过此地。他是个木匠,因手艺精湛,被邻村请去修建祠堂。回程途中,他偶然发现了这座神秘的小屋。出于好奇,他决定进去看看。推开门后,他惊讶地发现,里面竟然堆满了各种精致的木雕作品:有栩栩如生的飞鸟,也有神态各异的人物雕像。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有自己的灵魂,让人叹为观止。
正当阿诚沉浸在这些艺术品中时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进来。老人自称是这间屋子的主人,并告诉阿诚,这些木雕是他毕生的心血。“我年轻时也是一名木匠,”老人缓缓说道,“但我总喜欢追求完美,每一刀都要反复琢磨,结果工期拖延,被人嫌弃。后来,我索性搬到这偏僻的地方,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东西,不再理会外界的评价。”
听完老人的话,阿诚深受触动。他意识到,自己虽然技艺高超,却总是迎合客户的需求,从未真正表达过内心的创意。于是,他请求老人收他为徒,学习如何用双手赋予作品生命。老人点头同意,从此,师徒二人隐居在这“道傍之筑”中,共同创作出无数令人赞叹的艺术珍品。
多年以后,当阿诚成为一代大师时,他常常对弟子们提起那个改变他命运的地方。“‘道傍之筑’虽不起眼,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,”他说,“只有远离喧嚣,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。”
道
傍
之
筑
「道傍之筑」出处
《诗经·小雅·小昮》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”
「道傍之筑」解释
比喻无法成功的事。
「道傍之筑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