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跖之物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盗跖之物”的传说。据说,古代大盗跖曾在这里藏匿过一批财宝,但这些财宝被施加了诅咒,凡是贪图它的人,都会遭受厄运。然而,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总是难以抑制。
村里的青年阿良是个勤劳善良的人,但他家境贫寒,母亲常年卧病,生活十分艰难。一天,他偶然听老村长提到“盗跖之物”的故事,心中不禁萌生了一个念头:如果能找到这批宝藏,或许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尽管知道其中的风险,但他还是决定冒险一试。
夜深人静时,阿良带着一把铁锹和一盏油灯,悄悄进入了后山那片被称为“鬼影林”的禁地。据传,这里就是盗跖埋藏财宝的地方。树林阴森可怖,风吹动枯枝发出沙沙声,仿佛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。然而,阿良咬紧牙关,继续向前摸索。
经过几个小时的挖掘,他的铁锹突然碰到了什么东西。拨开泥土后,一个锈迹斑斑的箱子出现在眼前。打开箱子的一瞬间,金光四射,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。就在阿良欣喜若狂之际,一阵冷风袭来,耳边似乎响起了低沉的笑声,像是一种警告。
回到村庄后,阿良用部分财宝为母亲治病,并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。然而,好景不长,他渐渐发现,自己开始变得疑神疑鬼,总觉得有人觊觎他的财富。更糟糕的是,那些曾经友善的邻居也逐渐疏远了他,甚至有人暗中指责他使用不义之财。
最终,阿良意识到,“盗跖之物”带来的并非幸福,而是无尽的烦恼与孤独。他毅然将剩余的财宝埋回原处,并发誓再也不触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从那以后,他通过辛勤劳动重新赢得了村民的信任,而那个关于“盗跖之物”的传说,也成为了一则警示后人的故事。
盗
跖
之
物
「盗跖之物」出处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八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,并非盗跖之物,先生如何不受?”
「盗跖之物」解释
跖人名,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,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,代指坏人;物物品。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。
「盗跖之物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