蹈节死义
在战国时期,诸侯争霸,烽烟四起。有一个名叫李怀的年轻人,他出身贫寒,却自幼饱读诗书,立志要做一个忠诚于国家、守护正义的人。他常听村中长老讲述古代贤士的故事,其中“蹈节死义”四个字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。他认为,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才能,更应坚守气节,为大义献身。
几年后,李怀因才华出众被推荐到邻国担任谋士。当时,这个国家正面临强敌入侵的危机,朝堂之上人心惶惶。一些大臣主张割地求和,而另一些人则坚持抗战到底。国王犹豫不决,召集群臣商议对策。会上,李怀挺身而出,慷慨陈词: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!若今日屈膝求和,岂非让子孙后代蒙羞?我愿率军迎敌,誓与国土共存亡!”
然而,就在李怀准备奔赴战场时,国王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,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。消息传来,举国悲愤,百姓痛哭流涕。李怀看着满目疮痍的山河,内心无比煎熬。他明白,自己无力扭转局势,但身为一名志士,绝不能苟且偷生。于是,他写下一首绝命诗:“蹈节何辞生死路,死义方显赤诚心。”随后拔剑自刎,以鲜血明志。
李怀的事迹很快传遍天下,人们纷纷赞叹他的忠贞与勇气。虽然他未能改变历史的走向,但他用生命诠释了“蹈节死义”的真正含义。从那以后,每逢清明时节,总有人来到他的墓前祭奠,缅怀这位为大义献身的英雄。
蹈
节
死
义
「蹈节死义」出处
《晋书·元帝纪》惟有蹈节死义,以雪天下之耻,庶赎斧钺之诛。”
「蹈节死义」解释
蹈履行,实行。坚守节操,以身殉义。
「蹈节死义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