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悬之急
在遥远的山村里,有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生活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里,但最近,整个村子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。原来,村外的一条大河突然干涸了,而这条河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。没有水,庄稼枯萎,牲畜渴死,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,正如成语“倒悬之急”所形容的那样,每个人都感到如同被倒挂般痛苦不堪。
阿诚看着乡亲们日渐消瘦的脸庞和孩子们干裂的嘴唇,心里无比焦急。他决定离开村庄,去寻找解决办法。临行前,村长握着他的手说:“孩子,你若能找到水源,我们全村人都会感激你一辈子!”阿诚坚定地点点头,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了未知的旅程。
经过数日跋涉,阿诚来到了一座神秘的高山脚下。据说,山顶有一口古老的泉眼,能够拯救干旱之地。然而,通往山顶的道路布满荆棘,还有传说中的猛兽守护着泉眼。尽管如此,阿诚并没有退缩。他用智慧避开野兽,在陡峭的岩壁上攀爬,最终成功抵达山顶。
当他看到那清澈的泉水时,激动得几乎落泪。但就在他准备取水时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了。老人告诉他,这泉水只能由心怀善念且勇敢无畏的人带走,并让他回答一个问题:“如果你拥有这泉水,你会如何使用它?”阿诚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我会把它带回我的村庄,与所有村民分享,因为它不仅属于我,也属于每一个需要它的人。”
老人听后满意地点点头,将一个装满泉水的陶罐交给了阿诚。回到村庄后,阿诚将泉水倒入干涸的河道,奇迹发生了——河水再次奔腾起来,滋润了大地。村民们欢呼雀跃,纷纷称赞阿诚的勇气与善良。从此,村庄恢复了往日的生机,而阿诚也成为大家心中的英雄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倒悬之急”的困境虽令人绝望,但只要怀抱希望、勇敢行动,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迎来新的曙光。
倒
悬
之
急
「倒悬之急」出处
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”《后汉书·臧洪传》北鄙将若倒悬之急。”
「倒悬之急」解释
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
「倒悬之急」示句
盗贼蜂起,奸雄鹰扬,社稷有累卵之危,生灵有~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三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