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清履浊
在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戴清履浊”的故事。传说村子里有一位名叫李清的年轻人,他从小聪慧过人,却因家境贫寒,只能靠砍柴为生。尽管生活艰辛,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,从不为利益所动。
一天,李清上山砍柴时,在悬崖边发现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。这块玉散发出柔和的光芒,仿佛蕴藏着天地灵气。村民们听闻后纷纷劝他将玉石卖了,这样就能摆脱贫困,过上富足的生活。然而,李清却摇头拒绝:“此物虽美,却非我所有。它属于大自然,我不能贪图私利。”于是,他毅然决然地将玉石放回原处,并用泥土掩盖好,以免被他人觊觎。
几年后,一位云游四方的道士路过村庄,偶然间听说了这件事。他特意找到李清,对他说:“你身处尘世,却能保持内心的清明,实属难得。‘戴清履浊’正是你的写照——头戴清白之德,脚踏浑浊之地。像你这样的人,值得更高远的追求。”随后,道士赠予李清一本古籍,告诉他其中蕴含修心养性的智慧。
李清从此更加勤奋学习,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修养,还经常帮助村民解决困难。他的善行和品德渐渐传遍四方,连附近的县令都慕名前来拜访。最终,李清成为了一位受人敬仰的贤者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“戴清履浊”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或艰难,只要坚持内心的纯洁与正直,就一定能够赢得尊重与认可。“戴清履浊”不仅是一种境界,更是一种人生的指引。
戴
清
履
浊
「戴清履浊」出处
前蜀·杜光庭《都监将军周天醮词》伏念戴清履浊,寓世立身,事主奉亲,自家刑国,虽忠贞励节,勤瘁在公,而休祉难臻,愆违易集。”
「戴清履浊」解释
犹戴天履地。清指天,浊指地。
「戴清履浊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