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通文墨
李大山是个地道的庄稼汉,从小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,从未正经上过学。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,对书本敬而远之,总觉得那是读书人才需要操心的事。村里人都说他“粗通文墨”,其实不过是客气话,因为他连最简单的一封信都写不明白。
一天,村里的老支书找到李大山,递给他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和几行字。“大山啊,我年纪大了,眼睛不好使了,你帮我跑趟镇上的邮局,把这个寄出去吧。”老支书笑眯眯地说。李大山接过纸条,心里有些发怵:这可是跟文字打交道的事情!但碍于情面,他硬着头皮答应了。
到了镇上邮局,工作人员让他填写寄送单。李大山看着表格直冒冷汗,那些格子像张牙舞爪的小怪兽一样吓人。他鼓起勇气问旁边的人怎么填,可问题太多又怕别人笑话。就在这时,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,主动帮他解释每项内容该如何填写。虽然过程磕磕绊绊,但在小女孩的帮助下,他终于完成了任务。
回家路上,李大山心情复杂。他突然意识到,自己不能一直做个“粗通文墨”的人,至少要学会基本的读写能力,否则连生活中的小事都会变得困难重重。从那天起,他开始向村里的年轻人请教认字,并买了一本旧的《新华字典》慢慢学习。
几年后,当有人再提起“粗通文墨”这个词时,李大山已经能自豪地拿起笔,流畅地写下自己的想法了。他还经常鼓励村里的孩子们多读书,“别像我一样,等到用的时候才后悔没学好!”他说。
粗
通
文
墨
「粗通文墨」出处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六卷有一少年,姓王名臣,长安人氏,略知书史,粗通文墨。”
「粗通文墨」解释
粗略微;通通晓。文墨指写文章。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。
「粗通文墨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