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地无银三百两

从前,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叫张三。他辛勤劳作了一辈子,终于攒下了三百两银子。虽然不算巨富,但对于这个小村庄来说,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。然而,张三却有个毛病——疑心特别重。他总觉得如果别人知道他有这么多钱,一定会想办法偷走。

一天晚上,张三翻来覆去睡不着觉,脑海里全是那些银子被人偷走的画面。于是,他决定把银子埋在自家后院的一棵老槐树下。他趁着月黑风高挖了个坑,小心翼翼地把装满银子的箱子放进去,然后又用土盖好。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他还特意找了一块木板,在上面写了几个大字: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,插在埋藏银子的地方。他认为这样一来,即使有人看到这里,也会以为下面什么都没有。

然而,张三不知道的是,他的邻居王二是个精明人,而且好奇心极强。第二天清晨,王二经过张三家的后院时,一眼就看到了那块醒目的木板。他盯着上面的字琢磨了一会儿,不禁哑然失笑。“‘此地无银三百两’?这不就是告诉别人这里有银子吗?”王二心想。

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,王二悄悄溜进了张三家的后院。他按照木板的位置精准地找到了埋银子的地方,三两下就把箱子挖了出来。看着满满当当的三百两银子,王二高兴得合不拢嘴。为了避免被发现,他还学张三的做法,重新立了一块木板,上面写着:“隔壁王二不曾偷。”

第二天早上,张三发现自己辛苦埋藏的银子不见了,顿时气急败坏。他跑到村长那里告状,说自己的银子被盗了。村民们听说这件事后,都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。这时,有人提到了那块木板上的奇怪话语,大家越想越觉得好笑。最后,村长实在忍不住了,笑着对张三说:“你呀,聪明反被聪明误!这‘此地无银三百两’可真是弄巧成拙了!”

从此以后,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成了村里流传的一句笑话,而张三也因为自己的多此一举成为了众人的谈资。至于王二,则靠着这笔意外之财过上了富裕的生活,只是每次提起这件事,他都会摇头感叹:“有些人啊,真是自作聪明!”

yín
sān
bǎi
liǎng

「此地无银三百两」出处

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,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”。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,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”。

「此地无银三百两」解释

比喻想要隐瞒掩饰,结果反而暴露。

「此地无银三百两」示句

上一篇:此发彼应
下一篇:辞严义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