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发彼应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此发彼应”的奇妙故事。这个小山村四面环山,村民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。然而,有一年冬天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,村里的粮食储备开始不足,大家都陷入了困境。
村长召集村民们商量对策,他说道:“我们不能坐以待毙,必须互相帮助才能渡过难关。”于是,他提议每家每户将自己剩余的粮食拿出来一部分,集中到祠堂里,再根据每家人口和需求进行分配。起初,有些人犹豫不决,担心自己会吃亏。但村长率先拿出了一袋米,并大声说:“我先来!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,我们就一定能挺过去。”
没想到,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。张家拿出了几捆干柴,李家贡献了腌制的咸菜,王家则送来了捕获的野兔……很快,祠堂里的物资堆成了小山。就在大家忙碌时,住在村尾的老木匠也赶来了,他没有多余的粮食,却带来了一辆手工制作的小推车。“这可以用来运送东西,”他说,“或许能帮上忙。”
正是这种“此发彼应”的精神,让整个村庄充满了温暖与希望。村民们齐心协力,用这些有限的资源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。当春天终于到来,冰雪消融,万物复苏,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。
从那以后,“此发彼应”成了这个村庄的座右铭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只要有人站出来带头,其他人便会纷纷响应。而这份团结互助的精神,也让这个小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和谐之地。
此
发
彼
应
「此发彼应」出处
清·陈天华《警世钟》各做各的,怎么行呢?一定是要互相联络,此发彼应才行。”
「此发彼应」解释
这里发动,那里响应。
「此发彼应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