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稂不莠

在一座宁静的村庄里,有个年轻人名叫阿良。他既不是特别聪明,也不算愚笨;既不懒惰,也不过分勤奋,因此村里人常用“不稂不莠”来形容他。阿良对此并不介意,他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,无需与他人比较。

一天,村子里来了一位游方道士,说要寻找一位“不稂不莠”的人完成一项重要任务。村民们纷纷推荐阿良,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。道士找到阿良,递给他一颗看似普通的种子,说道:“这是一颗神木种子,只有心性平和、不争不抢的人才能让它生根发芽。你愿意试试吗?”阿良点头答应。

回到家中,阿良把种子种在院子里,并每天按时浇水、松土,不多不少,恰到好处。几个月后,那颗种子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,结出了能治病救人的果实。整个村庄因此受益,而阿良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,不骄不躁。

从此以后,“不稂不莠”成了赞美之词,人们明白了:真正的伟大往往藏于平凡之中,只需坚持本心,便能成就非凡之事。

láng
yǒu

「不稂不莠」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大田》既坚既好,不稂不莠。”

「不稂不莠」解释

稂狼尾草;莠狗尾草。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◇比喻人不成才,没出息。

「不稂不莠」示句

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;不然,~的,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,岂不可惜。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四回
上一篇:不郎不秀
下一篇:不愧不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