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郎不秀

在一座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既不是才华横溢的读书人,也不是勤劳能干的农夫,常常被人嘲笑“不郎不秀”,意思是不上不下,毫无出息。面对这些闲言碎语,阿诚虽然心里难受,却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
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云游四方的老匠人。老匠人发现阿诚虽然看似平庸,但做事认真细致,便收他为徒,教他制作精美的木雕。起初,阿诚笨手笨脚,总是把木材刻得歪歪扭扭,但他从不气馁,每天都坚持练习到深夜。渐渐地,他的技艺有了起色,作品也越来越生动逼真。

几年后,阿诚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木雕大师。他的作品不仅被乡亲们争相收藏,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前来购买。曾经那些嘲笑他的人纷纷感叹:“原来‘不郎不秀’只是暂时的,只要努力,总能找到自己的光芒。”而阿诚则微笑着回应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,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坚持下去。”

láng
xiù

「不郎不秀」出处

明·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沈尤之秀》元时称人以郎、官、秀为等第,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,是言不高不下也。”

「不郎不秀」解释

原指不高不下◇比喻不成材。

「不郎不秀」示句

上一篇:不劳而成
下一篇:不稂不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