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短论长
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两位性格迥异的木匠——老周和小林。老周经验丰富,技艺精湛;小林年轻气盛,富有创意。一天,村里决定修建一座新桥,两人被请来共同负责设计与施工。
工作开始后,两人各执己见。老周坚持用传统的方法,认为稳固耐用才是最重要的。而小林则主张尝试新颖的设计,让桥梁既美观又实用。他们争论不休,互不相让。“你太保守了!”小林抱怨道。“你根本不考虑实际问题!”老周反驳。
眼看工期将至,村长出面调解:“你们不如‘衡短论长’,取长补短如何?”两人听后沉思良久,终于决定合作。老周负责结构安全,小林专注外形设计。最终,一座兼具牢固与美感的新桥横跨河两岸,成为村里的骄傲。
从此以后,老周和小林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也学会了尊重彼此的优点。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,只有学会权衡优劣,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衡
短
论
长
「衡短论长」出处
清·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申郑》末学肤受,本无定事物的优劣。而抑扬其间,妄相拟议,遂与比类纂辑之业同年而语,而衡短论长,岑楼寸木且有不敌之势也,岂不诬哉?”
「衡短论长」解释
比较、评定事物的优劣。
「衡短论长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