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冤莫白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老实巴交的农夫李大山。他为人忠厚,勤勤恳恳地耕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,从未与人结怨。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让他的生活坠入了深渊。
一天清晨,村里的富户张员外发现家中丢失了一袋银两,顿时怒不可遏。由于平日里张员外地位显赫,村民们对他又敬又怕,谁也不敢多问。而此时,有人提到昨晚曾看见李大山经过张员外家门前。这一句话如同火星落入干柴,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猜测。于是,李大山被指认为窃贼,并被扭送至县衙。
面对威严的县官,李大山连连喊冤,声称自己只是路过,绝无偷盗行为。但张员外一口咬定是他所为,还拿出了几个模糊的“证据”。县官见状,不加详查便草草定案,将李大山打入大牢。从此,李大山背负着“小偷”的骂名,无论怎样辩解都无人相信,真正陷入了“含冤莫白”的境地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李大山的妻子阿莲为了替丈夫洗清冤屈,四处奔波寻找真相。她偶然得知,张员外家的长工阿狗最近出手阔绰,似乎突然有了不少钱财。阿莲心生疑虑,暗中跟踪阿狗,最终发现他竟用赃款赌博。在确凿的证据面前,阿狗不得不承认是自己偷了银两,而张员外因害怕名声受损,故意嫁祸给李大山。
阿莲带着证据再次来到县衙,请求重新审理此案。这一次,真相浮出水面,李大山终于得以释放。然而,那些曾经误解和嘲笑他的人并未主动道歉,而是选择沉默。李大山虽重获自由,但内心却满是苦涩。他知道,有些伤痕即使愈合,也会留下永久的印记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偏见和武断往往会让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。唯有坚持正义、追寻真相,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。
含
冤
莫
白
「含冤莫白」出处
无
「含冤莫白」解释
含包藏;莫无处,无法;白弄明白。指有冤屈无处申诉、无法昭雪。
「含冤莫白」示句
他在文革”期间差点含冤莫白地离开人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