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尔忘私

在古代的一个小山村里,有一位名叫李公的县令。他为人正直,一心为民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。村民们敬重他的品德,称他为“公尔忘私”的好官。

有一年,村庄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。田地龟裂,庄稼枯萎,河流干涸,连饮水都成了问题。面对这样的灾情,李公立即召集村民商讨对策。他提议开凿一条水渠,将远处山泉引入村中,以解燃眉之急。然而,这项工程浩大,需要大量人力物力,而且时间紧迫,稍有耽搁便可能颗粒无收。

为了鼓舞士气,李公决定亲自参与挖掘工作。每日清晨,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工地,与村民们一起挥汗如雨。有人劝他说:“大人,您身为县令,何必如此辛苦?指挥我们即可。”但李公却摇头笑道:“我若只站在一旁发号施令,如何能让大家齐心协力?只有同甘共苦,才能共渡难关。”

经过数月的努力,水渠终于修成,清澈的泉水流进了村庄,滋润了干渴的土地。这一年,虽然天灾严重,但因为及时引来了水源,村民们勉强保住了收成。而李公因长期劳累,身体日渐消瘦,但他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时,内心却充满了欣慰。

后来,这件事传到了朝廷耳中,皇帝听闻李公的事迹后深受感动,特地下旨嘉奖,并赐予他“公尔忘私”的匾额,以表彰他的无私奉献精神。从此,“公尔忘私”不仅成为李公的真实写照,也被后人用来形容那些舍己为公、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的人。

gōng
ěr
wàng

「公尔忘私」出处

明·李贽《晃错》[晃错]公尔忘私,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。”

「公尔忘私」解释

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

「公尔忘私」示句

若说是为了国法,所以~,然而姓朱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,才出首的所以有点看不起这个人。★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四回
上一篇:公报私雠
下一篇:公是公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