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进一竿
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,有一位名叫阿远的年轻人。他自幼酷熟竹艺,是村里公认的巧手。无论是编织竹篮还是雕刻竹器,他都能做到精致无比。然而,阿远并不满足于现状。他常听村里的老人说:“百尺竿头,更进一竿。”这句话深深印在他的心中,成为他追求卓越的动力。
一天,阿远决定挑战自己。他听说邻县有一位隐居的老匠人,擅长制作传说中的“龙凤双竹灯”,这种灯笼不仅造型精美,还能在夜晚散发出柔和的光芒,宛如天上的星辰。于是,他收拾行囊,踏上了寻找老匠人的旅程。
经过数日跋涉,阿远终于找到了那位老匠人。老匠人住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,屋外种满了翠绿的竹子。起初,老匠人拒绝传授技艺,但阿远没有放弃。他每天清晨为老匠人劈柴挑水,晚上则默默观察老匠人制作竹器的过程。他的勤奋和诚恳最终打动了老匠人。
在老匠人的指导下,阿远开始学习制作“龙凤双竹灯”。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艺,需要将细如发丝的竹篾巧妙地编织成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,并在其中嵌入特制的萤石粉,使其发光。阿远反复练习,失败了一次又一次,但他始终牢记那句“更进一竿”的箴言,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。
半年后,阿远终于完成了第一盏完美的“龙凤双竹灯”。当夜幕降临,他点燃灯笼,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山谷,仿佛真的有龙凤在空中飞舞。老匠人欣慰地点头称赞:“你已经超越了我,达到了新的高度。”
带着新学的技艺,阿远回到了家乡。他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村民们,大家都惊叹不已。从此,“更进一竿”成了村里年轻人的座右铭,而阿远也继续探索竹艺的无限可能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精益求精。
更
进
一
竿
「更进一竿」出处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师示一偈曰‘百丈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入未为真,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’”
「更进一竿」解释
更再,又;竿竹竿。又前进了一步。
「更进一竿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