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山买老牛
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:每逢春耕时节,村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购买牲畜。然而,有一位名叫阿强的年轻人却与众不同。他总是喜欢“隔山买老牛”,也就是通过别人的描述和传言来挑选牛,从不亲自去集市看一眼。
这一年,春耕又到了。村里的长老劝阿强:“孩子,买牛可是大事,你得亲眼看看牛的力气、健康状况,不能光听别人说啊!”但阿强不以为然,笑着说:“长老,我早就打听好了,这次有一头‘神牛’,据说能拉千斤犁,一口气耕完十亩地!我已经托人预订了。”长老摇摇头,叹息离去。
几天后,阿强果然牵回了一头体型庞大的黄牛。村民们围过来啧啧称奇,有人羡慕地说:“这牛真壮实,肯定是个好帮手!”也有人小声嘀咕:“这么远买的牛,靠谱吗?”阿强信心满满,拍着胸脯保证:“放心吧,这可是‘隔山买老牛’的智慧,绝对不会错!”
第二天一早,阿强带着新买的牛下地干活。没想到,刚套上犁铧没多久,那头牛就懒洋洋地趴在地上,任凭阿强怎么吆喝都不肯起来。更糟糕的是,牛还突然病倒了,连站都站不稳。阿强急得团团转,只好请兽医来看,结果发现这头牛年纪太大,早已不适合劳作。
面对村民们的议论纷纷,阿强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他跑去向长老道歉,并请教经验。长老语重心长地说:“买牛如做人,不能只听表面,要脚踏实地,亲自观察才能避免吃亏。”从此以后,阿强再也不“隔山买老牛”了,而是凡事亲力亲为,逐渐成为村里最勤恳踏实的农民之一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隔山买老牛”虽是一种风趣的说法,但也提醒我们,做事情不能盲目轻信,必须注重实际考察与行动,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,取得成功。
隔
山
买
老
牛
「隔山买老牛」出处
无
「隔山买老牛」解释
比喻人办事冒失,没有弄清情况,就轻易决定。
「隔山买老牛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