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岸观火

在一个宁静的河畔小镇,两岸居民世代相邻而居。北岸的人们勤劳朴实,南岸的居民则聪明机灵。一天,北岸突然传来嘈杂声,原来是一户人家不慎失火,火势迅速蔓延,浓烟滚滚直冲天际。

南岸的人们听到消息后纷纷跑到河边观望。他们站在岸边指指点点,有人感叹火势凶猛,有人议论受灾家庭的不幸,却始终没有人主动伸出援手。“反正火在对岸,又不会烧到我们这边。”一个年轻人抱着双臂说道,其他人也点头附和。他们的态度恰如成语“隔岸观火”,事不关己,冷眼旁观。

然而,就在大家看得入神时,一位年迈的渔夫从人群中站了出来。他皱眉看着对面熊熊燃烧的大火,转身对围观的人群说道:“如果今天是我们的房子着火,他们会如何选择?难道你们真的能安心地站在这一边看热闹吗?”老人的话让一些人低下了头,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地耸耸肩。

最终,老渔夫独自划着小船渡过河去帮忙。他虽然年迈,却用尽全力协助灭火,并安抚受惊的村民。火势渐渐被控制住,而他的行为也感染了南岸的部分居民,有几个人终于鼓起勇气跟随老渔夫一起行动。

第二天清晨,火灾后的废墟上弥漫着淡淡的焦味,但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北岸的居民感激那些施以援手的人,同时也对那些袖手旁观者投去了复杂的眼神。从此以后,南岸的居民开始反思自己的冷漠,而两岸的关系也在一次次互助中逐渐变得更加紧密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隔岸观火”虽能暂时置身事外,但却可能失去更多珍贵的东西,比如善良、信任与团结。面对他人困境时,多一份关怀与行动,才是真正的智慧与勇气所在。

àn
guān
huǒ

「隔岸观火」出处

唐·乾康《投谒齐已》隔岸红尘忙似火,当轩青嶂冷如冰。”

「隔岸观火」解释

隔着河看人家着火。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,在一旁看热闹。

「隔岸观火」示句

他原是在~呀。★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二幕
上一篇:隔靴抓痒
下一篇:隔壁撺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