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肚牵肠
在一座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对兄弟,哥哥叫阿松,弟弟叫阿柏。他们从小相依为命,父母早逝,家境贫寒,但兄弟俩感情深厚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总是互相扶持。
这一年,村里闹了旱灾,庄稼颗粒无收,村民们纷纷外出谋生。阿松为了不让弟弟挨饿,决定独自去城里打工赚钱。临行前,他紧紧握住阿柏的手说:“你放心,我一定会回来接你。”阿柏含泪点头,目送哥哥远去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。
然而,日子一天天过去,阿松却音讯全无。阿柏每天站在村口眺望远方,心中充满了担忧和牵挂。夜晚躺在床上,他常常辗转反侧,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可能:哥哥是不是遇到了危险?还是已经忘记了自己?这种“割肚牵肠”的思念几乎让他夜不能寐。
其实,阿松并没有忘记弟弟。他在城里拼命干活,省吃俭用,就是为了攒够路费回家。然而,一次意外的工地事故让他受了重伤,被困在医院里无法联系家人。每当疼痛袭来时,他都会想起阿柏那张稚嫩的脸庞,心里默默祈祷弟弟能平安健康地等他回去。
终于,在一个寒冷的冬日,阿松拄着拐杖回到了村子。当他步履蹒跚地出现在村口时,阿柏激动得热泪盈眶,飞奔过去抱住哥哥。“哥!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!”阿柏哽咽道。阿松轻轻拍着弟弟的背,笑着说:“傻孩子,我答应过你的事情,怎么会食言呢?”
从此以后,兄弟俩更加珍惜彼此。虽然生活依旧艰难,但他们始终相信,只要两人在一起,再大的风雨也能扛过去。而那段“割肚牵肠”的分离经历,也成了他们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。
割
肚
牵
肠
「割肚牵肠」出处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,可怜是千里关山,独自跋涉。似这般割肚牵肠,倒不如义断恩绝。”
「割肚牵肠」解释
形容非常牵挂,很不放心。
「割肚牵肠」示句
吾想汝等父母、兄弟、妻子必倚六而望;若知阵败,必然~,眼中流血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