膏唇试舌
在一座偏远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言的年轻人。他口才极佳,善于辩论,无论什么话题都能说得天花乱坠。然而,他也因此养成了一个坏习惯——喜欢用花言巧语来取悦别人或逃避责任。镇上的人都知道他的本事,却也对他有些敬而远之。
一天,小镇来了一个游方商人,带来了一颗据说价值连城的宝石。这颗宝石晶莹剔透,在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芒。商人大肆宣扬它的神奇功效,声称它能保佑拥有者平安顺遂。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镇,大家都蜂拥而至,想一睹这稀世珍宝的风采。
李言听闻此事后,也挤进人群中瞧热闹。他看着那颗宝石,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念头:“如果我能得到这颗宝石,岂不是可以借此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?”于是,他走上前去,对商人说道:“尊敬的先生,您手中的宝石确实非同凡响,但我怀疑它是否真的如您所说的那样珍贵。”
商人见有人质疑,立刻反驳道:“年轻人,你可不要信口开河!这可是世间罕见的宝物,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欣赏它的价值。”李言微微一笑,开始施展他的“膏唇试舌”之术。他旁征博引,从历史典故到民间传说,把宝石吹捧得更加神秘莫测,同时又巧妙地暗示商人可能夸大其词。围观的人听得目瞪口呆,甚至开始窃窃私语,觉得商人或许是在骗人。
最终,商人被李言搅得无计可施,只好降低价格,希望尽快脱手。李言则趁机以低价买下了宝石。然而,当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时,却发现这颗所谓的“宝石”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琉璃。原来,商人早就识破了他的伎俩,将计就计卖给了他一块赝品。这件事让李言明白了一个道理:再聪明的言辞也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。从此以后,他收敛了自己的锋芒,不再滥用口才,而是脚踏实地做人做事。小镇上的人们发现他的改变后,也开始重新接纳他,而李言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安宁。
膏
唇
试
舌
「膏唇试舌」出处
《后汉书·宦者吕强传》群邪项领,膏唇试舌,竞欲咀嚼,造作飞条。”
「膏唇试舌」解释
用膏涂嘴唇,用巾揩舌头。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。
「膏唇试舌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