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枕无忧
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人。他勤劳善良,但总是为生活中的琐事忧心忡忡。无论是田里的庄稼长势如何,还是天气会不会突然变化,他都反复思虑,甚至夜不能寐。村里的老人们常说:“阿福啊,你得学会高枕无忧,不然迟早把自己累垮。”可阿福却听不进去,总觉得自己必须时刻操心才能避免出错。
一天,村里来了一个游方道士。他看出了阿福的焦虑,便主动与他攀谈起来。道士问:“年轻人,为何你的眉头总是紧锁?”阿福叹了口气,将自己的烦恼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道士。听完后,道士微微一笑,从袖中取出一只小枕头递给阿福,说:“今晚睡觉时用这个枕头,或许能帮你解决问题。”虽然半信半疑,但出于礼貌,阿福还是收下了礼物。
当晚,阿福按照道士的话使用了那只枕头。没想到,这一觉竟然睡得格外香甜。第二天醒来时,他感到精神焕发,连日来的疲惫也一扫而空。更神奇的是,当他走出家门时,发现原本让他担忧的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严重——庄稼长得很好,天空晴朗无云,一切井然有序。
接下来的几天,阿福每天都用这只枕头入睡,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。他开始明白,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过度担忧,只要尽力而为,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好。从此以后,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患得患失,而是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。
几年后,当那位道士再次路过村庄时,看到阿福正和村民们有说有笑,神态自若。道士满意地点点头,说道:“看来你已经懂得‘高枕无忧’的真谛了。”阿福感激地向道士行礼,并将那只枕头珍藏起来,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。
从此,“高枕无忧”不仅成为了阿福的生活哲学,也成了整个村庄流传的一句箴言,提醒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一颗从容的心。
高
枕
无
忧
「高枕无忧」出处
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事秦,则楚韩必不敢动,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
「高枕无忧」解释
垫高枕头睡觉,无忧无虑。比喻思想麻痹,丧失警惕。
「高枕无忧」示句
孔明已死,我等皆~矣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四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