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文大册
在古代一个名为清河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文远的年轻书生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博览群书,尤其擅长撰写文章。然而,尽管才华横溢,他却屡次科举落榜,生活也颇为拮据。但李文远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,他相信总有一天能用自己的才学为国家效力。
一天,镇上的县令宣布了一项重要任务:朝廷需要各地献上“高文大册”,以供编纂一部关于治理天下的鸿篇巨制。这些文章不仅要求辞藻华丽,更需体现治国安邦的深刻见解。消息一出,全镇轰动,许多读书人都跃跃欲试,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崭露头角。李文远听闻后,决定全力以赴,将自己多年来的思考和抱负融入其中。
为了完成这篇文章,李文远闭门谢客,日夜伏案写作。他查阅了大量经典古籍,并结合自己对现实社会的观察,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政见。从如何改善民生,到怎样选拔贤能,再到边疆防御策略,他的文章内容详实、条理清晰,且充满了真挚的情感。经过数月的努力,他终于完成了这篇题为《兴国策》的长文。
当李文远把文章呈交给县令时,县令看后连连赞叹:“此乃真正的‘高文大册’!”随后,这篇文章被送往京城,得到了皇帝与大臣们的高度评价。不久之后,李文远被召入宫中担任翰林院编修,从此踏上仕途。而他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,成为激励无数寒门学子奋发图强的佳话。
后来,“高文大册”不仅成为了形容卓越文章的成语,更象征着那些怀揣理想、坚持努力的人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。
高
文
大
册
「高文大册」出处
宋·汪藻《序》一时高文大册,悉出其手。”
「高文大册」解释
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,如诏今制诰等。引申为经典性著述。
「高文大册」示句
方欲以高文大册自鸣天子之前,而又溘然长往矣。★清·汪琬《后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