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头讲章
在一座古老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夫子的教书先生。他学识渊博,但性格却有些古怪。他最喜欢做的事情,就是在学堂里为学生们讲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文章,而且总是喜欢用一种高深莫测的语气,让人觉得他讲的内容无比重要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高头讲章”,虽然听起来很有学问,却常常让学生们听得云里雾里。
有一天,李夫子正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《论语》中的一段文字。他一边摇头晃脑,一边引经据典,还时不时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。然而,底下的学生们早已昏昏欲睡。只有坐在第一排的小男孩阿福,依然睁大眼睛认真听着。这让李夫子非常满意,他心想:“总算还有个知音!”于是,他决定给阿福布置一个特别的任务。
下课后,李夫子叫住阿福,递给他一本厚厚的古籍,说:“这本书里藏着圣人的智慧。你回去仔细研读,三天后再来告诉我你的感悟。”阿福接过书,心里既紧张又兴奋。回到家后,他点起油灯,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。可是,越看越觉得吃力,很多地方根本看不懂。但他没有放弃,而是跑去请教村里的老人、寺庙的和尚,甚至还翻阅了父亲珍藏的旧书。
三天后,阿福准时来到学堂,将自己整理出来的理解告诉了李夫子。李夫子听完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说道:“不错!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经典,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。我以前总以为‘高头讲章’才能彰显学问,其实,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,才是更大的智慧。”
从那以后,李夫子改变了教学方法,不再一味追求晦涩高深,而是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。而阿福也因为这次经历,更加热爱学习,并最终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。
高
头
讲
章
「高头讲章」出处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辟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,正不知从那里开口,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,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,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,才得讲完。”
「高头讲章」解释
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,刊印讲解文字,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”◇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。
「高头讲章」示句
鬼嗫嚅良久曰‘昨过君塾,君方昼寝。见君胸中~一部。’★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