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抬明镜
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,名叫明镜先生。他以正直和智慧闻名乡里,无论谁家有纷争或困惑,都会请他出面调解。人们常说:“明镜先生如‘高抬明镜’,能照见人心深处的善恶。”

一天,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。张木匠新做的一把精美椅子不翼而飞,而唯一见过这把椅子的人只有李裁缝。于是,大家纷纷猜测是李裁缝偷了椅子。面对众人的指责,李裁缝百口莫辩,只能红着眼眶找到明镜先生求助。

明镜先生听完事情经过后,并没有急于下结论,而是让所有人聚集到村口的大槐树下。他站在众人面前,缓缓说道:“今日之事,我们需秉公处理。所谓‘高抬明镜’,便是要将事实摆上台面,用公正之心去审视。”说完,他转身对张木匠问道,“你最后一次见到椅子是在何时?”张木匠想了想,回答说:“昨日傍晚,我把它放在院子里晒太阳,后来天黑才进屋。”

明镜先生点了点头,又问:“那昨晚可有人看见异常?”这时,一个小孩怯生生地站了出来,说:“我昨晚看到王铁匠路过张木匠家,好像搬了什么东西走。”此话一出,人群顿时炸开了锅,目光齐刷刷投向王铁匠。然而,王铁匠却连连摇头,解释道:“我只是经过那里,根本没碰过什么椅子!”

为了查明真相,明镜先生提议搜查各家各户。最终,在王铁匠的柴房里找到了那把丢失的椅子。面对铁证,王铁匠羞愧难当,承认自己因贪图椅子做工精巧,便趁夜偷偷拿走藏了起来。他跪地请求原谅,并归还椅子。

事情解决后,村民们无不感叹明镜先生的睿智与公正。从此,“高抬明镜”成了村里人解决问题时的座右铭,提醒每个人都要秉持良知,追求公平正义。

gāo
tái
míng
jìng

「高抬明镜」出处

《西京杂记》卷三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,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。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碍。”

「高抬明镜」解释

秦始皇有一方镜,能照见人心等。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。

「高抬明镜」示句

与小妇人并无干涉,只望大人~替小妇人做主咱。★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
上一篇:高耸入云
下一篇:高谈大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