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景行
在一座遥远的青山脚下,有一个名叫景行的年轻人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却性格谦逊,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。村里人都说,景行就像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一样,虽不言语,却令人敬仰。
一天,景行听说山巅之上有一座古老的书院,里面藏有世间罕见的典籍。为了增长见识,他决定攀登这座险峻的大山。清晨,他背起简单的行囊,迎着初升的朝阳出发了。一路上,陡峭的山路和密布的荆棘并未让他退缩,因为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。
途中,景行遇到了一位年迈的樵夫。樵夫见他满头大汗却依旧坚定前行,忍不住问道:“年轻人,你为何要如此辛苦地爬山?”景行微微一笑,回答道:“我听闻山顶有智慧之书,我想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,也希望能为乡亲们做些事情。”樵夫听后连连点头,说道:“真正的高度不仅是站在山巅,更在于内心的追求。你的志向正如这‘高山景行’一般,值得称赞!”
经过数日的跋涉,景行终于抵达了山顶的书院。在那里,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经典,学识日益精进。几年后,他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村庄,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村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,比如改良农具、治理水源等。大家纷纷感叹:“景行真是我们的榜样啊!”
从此以后,“高山景行”不仅成为人们对景行品格的赞誉,也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: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心怀崇高目标并脚踏实地去实现,就一定能赢得世人的尊敬。
高
山
景
行
「高山景行」出处
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
「高山景行」解释
高山比喻道德崇高;景行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。
「高山景行」示句
若夫清风明月,必思玄度,~,独仰仲尼。★宋·杨万里《与余丞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