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凤自秽

东汉时期,有一个名叫高凤的学者,他博学多才,精通经史,名闻乡里。然而,高凤生性谦逊低调,从不因自己的才华而骄傲自满。他常言:“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”因此,即便他的声望日隆,他也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和谦卑的态度。

某一年,朝廷下旨召高凤入京为官。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前来祝贺,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。但高凤却婉言谢绝了朝廷的邀请。他对众人说道:“我不过是一介草民,学识浅薄,不足以担当重任。况且,京城繁华之地,非我这样粗鄙之人所能适应。”村民们都觉得奇怪:明明才华横溢,为何要如此贬低自己?于是,“高凤自秽”这一说法渐渐流传开来。

其实,高凤并非真认为自己无能,而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与复杂。他深知,若进入朝堂,难免卷入权谋斗争,最终可能违背初心。与其如此,不如留在家乡教书育人,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。从此以后,高凤更加专注于讲学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,他们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。

多年后,一位曾经受教于高凤的学生回到故乡探望老师。这位学生如今已是朝廷重臣,他感慨地对高凤说:“先生当年拒绝仕途,看似自秽,实则是大智慧啊!您的德行和学问早已超越世俗功名,成为我们这些后辈学习的楷模。”高凤听罢,只是微微一笑,说道:“君子贵在知足,何必追求虚名呢?”

从此,“高凤自秽”的故事被广为传颂,人们不仅钦佩他的才华,更敬仰他淡泊名利、坚守本心的高尚品格。这正是:智者不炫其才,仁者不贪其位,唯有内心丰盈,方能真正赢得世人的尊敬。

gāo
fèng
huì

「高凤自秽」出处

「高凤自秽」解释

东汉高凤,字文通,执志不仕,太守连召请,恐不得免,自言本巫家,不应为吏,又诈与寡嫂讼田,遂不仕◇用为自诬之典。

「高凤自秽」示句

上一篇:高官重禄
下一篇:高官显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