纲目不疏
在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纲的年轻学者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尤其擅长整理和归纳知识。镇上的人都知道,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,只要交到李纲手里,总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。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,每一本都被他仔细标注、分类,堪称“纲目不疏”的典范。
一天,镇长找到了李纲,脸上带着些许焦虑。“李公子,”镇长说道,“最近我们镇上的账目出了些问题。原本清晰的收支记录,现在却乱成一团,根本无法核对。眼看年底就要到了,如果账目不清,恐怕会引起很多麻烦。”
李纲听后微微一笑,说道:“镇长大可放心,我这就来帮忙整理。”于是,他将所有账册搬到自己的书房,开始逐页检查。他发现,虽然账目看似杂乱无章,但其实只是缺乏一个合理的分类系统。于是,他按照时间顺序、收入与支出类别,重新编排了所有的数据,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。
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,李纲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。当他把整理好的账册交给镇长时,镇长顿时松了一口气。只见账册层次分明,每一条记录都清清楚楚,再也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了。镇长感激地拍了拍李纲的肩膀,说道:“李公子真是才华横溢!这‘纲目不疏’的本领,果然名不虚传!”
从那以后,李纲不仅成为镇上最受尊敬的人之一,还经常被邀请去其他地方帮助解决类似的问题。他用自己的智慧证明了一个道理: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,做到条理清晰,再复杂的事情也能迎刃而解。
纲
目
不
疏
「纲目不疏」出处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刘公幹以失敬罹罪,文帝问曰‘卿何以不谨于文宪?’桢答曰‘臣诚庸短,亦由阶下纲目不疏。’”
「纲目不疏」解释
比喻法令细密。
「纲目不疏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