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胆楚越

在战国时期,楚国与越国相邻而居,两国虽有共同的疆界,却时常因利益冲突而兵戎相见。楚国有一位名叫子贤的大夫,他为人正直、忠诚爱国,但对越国始终抱有敌意,认为越人狡诈多端,不值得信任。然而,一次意外的经历改变了他对“敌人”的看法。

一天,子贤奉命巡查边境,途中遭遇山匪袭击,随行护卫尽数战死,他自己也身受重伤,跌落山谷。幸运的是,他被一位路过的越国樵夫救起。这位樵夫名叫阿蛮,生活清贫,却心地善良。他将子贤背回自己的茅屋,用草药为他疗伤,并悉心照料了数日。

起初,子贤对阿蛮充满戒备,毕竟他们是彼此国家的“仇敌”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他渐渐发现阿蛮待人真诚,毫无恶意。两人开始交谈,从边境风土到各自的家庭琐事,竟有许多共鸣之处。子贤惊讶地意识到,原来所谓的“敌国百姓”和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,他们同样渴望和平、追求幸福。

伤愈后,子贤准备返回楚国。临别之际,阿蛮送给他一块祖传的玉佩作为纪念,并说道:“玉虽小,却能映照人心。愿大夫记住,无论楚越如何争斗,百姓之间从未真正仇恨。”子贤深受触动,郑重接过玉佩,承诺会铭记这段肝胆相照的情谊。

回到楚国后,子贤向国君进谏,主张与越国修好,以减少战争带来的痛苦。他讲述了自己与阿蛮的故事,强调两国百姓其实血脉相连,不应让权谋割裂彼此的信任。最终,在他的努力下,楚越达成了一段短暂的和平。

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开来,“肝胆楚越”成为形容即使身处对立阵营,也能坦诚相待、结下深厚情谊的成语。它提醒人们,真正的理解和友谊可以跨越任何界限,只要心中怀有善意与真诚。

gān
dǎn
chǔ
yuè

「肝胆楚越」出处

《庄子·德充符》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。”

「肝胆楚越」解释

肝胆比喻关系密切;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,虽土地相连,但关系不好。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,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。

「肝胆楚越」示句

上一篇:肝胆过人
下一篇:肝胆披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