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热肠慌
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为人善良,但性格有些急躁,常常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。村里的老人常说他“腹热肠慌”,意思是心肠虽热,却容易因情绪波动而失去冷静。

一天,村里来了一个卖药的老者。他自称能治百病,还带着一包神秘的草药。村民们半信半疑,可阿诚却被吸引了过去。他想起母亲常年体弱多病,便毫不犹豫地掏出所有积蓄买下了那包草药。老者临走前叮嘱道:“此药需用文火慢熬,切不可操之过急。”阿诚点头答应,却没把这话放在心上。

回到家后,阿诚迫不及待地开始煎药。他嫌火太小、速度太慢,于是加大了柴火,想让药更快煮好。不料,由于火力过猛,药汁很快溢出锅外,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。阿诚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错,可为时已晚,整锅药已经废了。

懊恼不已的阿诚坐在灶台旁发呆,这时邻居王婶闻讯赶来,了解情况后叹了口气说:“阿诚啊,你就是‘腹热肠慌’,做事总凭一时热情,却不考虑后果。既然药坏了,不如我陪你去镇上再买些药材回来吧。”阿诚羞愧地点了点头。

第二天,阿诚和王婶一起去了镇上的药铺。这一次,他耐心地请教药师,学习如何正确煎药,并且特意买了一本关于草药的书回家研读。从那以后,他不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急脾气,还成了村里的“半个郎中”,经常帮助乡亲们解决一些简单的病症。

后来,每当有人提起这段往事,阿诚总会笑着自嘲:“多亏那次‘腹热肠慌’,才让我明白,很多事情不能只靠满腔热血,还需要沉稳与耐心。”从此,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,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。

cháng
huāng

「腹热肠慌」出处

「腹热肠慌」解释

元曲俗语。形容焦急、慌乱。

「腹热肠慌」示句

上一篇:腹背受敌
下一篇:覆宗灭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