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热肠荒
在一座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李老实的农夫。他勤劳朴实,但性格内向,不善言辞。村里人都知道他心地善良,却也常常取笑他过于拘谨,甚至有人说他“腹热肠荒”,意思是心里热情似火,可行动上却总是迟缓无力,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一天清晨,李老实像往常一样挑着水桶去河边打水。刚走到半路,就听见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。他连忙跑过去,只见一位老妇人摔倒在地,旁边散落着几袋粮食。原来,这位老妇人是邻村的张婆婆,她正打算把这些粮食送到城里给儿子,却不小心扭伤了脚。看着疼得直皱眉的张婆婆,李老实心里焦急万分,但嘴巴却像被堵住了一样,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。
尽管如此,李老实并没有犹豫太久。他迅速放下水桶,将张婆婆扶到路边坐下,然后背起那些沉重的粮袋,又搀扶着老人慢慢向村里走去。一路上,他虽然没说几句安慰的话,但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,生怕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。到了村里后,他还主动找来了大夫为张婆婆诊治,并自掏腰包帮她雇了一辆马车,把粮食顺利送到了城里。
事情办完后,张婆婆感激地握住李老实的手,连连道谢:“小伙子,你真是个好人啊!虽然你不爱说话,但我能感受到你的热心肠。”听到这番话,李老实的脸一下子红了,他挠了挠头,腼腆地笑了笑:“没什么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从那以后,“腹热肠荒”的李老实成了村里的榜样。大家渐渐明白,一个人是否善良,不在于他能否滔滔不绝地表达,而在于他的行动是否真诚。而李老实也逐渐学会用更多方式表达自己的关怀,让内心的热情不再因羞涩而隐藏。
腹
热
肠
荒
「腹热肠荒」出处
无
「腹热肠荒」解释
元曲俗语。形容焦急、慌乱。同腹热肠慌”。
「腹热肠荒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