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下罔上
在古代的一个小山村里,有一位名叫李安的年轻书生。他天资聪颖,勤奋好学,但家境贫寒,只能靠乡亲们的接济度日。虽然生活清苦,李安却始终怀揣着报效国家、造福百姓的理想。然而,当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后,却发现官场远比他想象的复杂。
初入仕途,李安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地方担任县令。他的顶头上司是一位贪婪且专横的知府,此人喜欢阿谀奉承,对下级官员百般压榨,却对上级极尽讨好之能事。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这位知府经常要求下属编造虚假政绩上报朝廷,而这些谎言往往需要普通百姓付出沉重代价。
李安心如明镜,知道这种“附下罔上”的行为不仅违背道德,更会损害百姓利益。但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,若直接揭发知府,恐怕自身难保,甚至可能连累家人和乡亲。于是,他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方式应对。每次向知府汇报工作时,李安都会故意夸大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,让知府觉得他很配合,同时又暗中保护了百姓的利益。
某年,当地遭遇大旱,颗粒无收,百姓苦不堪言。知府为了掩盖灾情,命令李安谎报丰收,并催促征收赋税。李安表面上唯唯诺诺,答应照办,实际上却悄悄写了一封密信,将真实的灾情呈送给京城的监察御史。他还发动乡绅捐款赈灾,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。
不久之后,监察御史亲自来到地方巡查,知府因欺瞒罪行败露而被革职查办,而李安则因忠诚正直得到了提拔。从此,李安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,在为官之路上始终坚持初心,既不盲目逢迎上级,也不滥用权力压迫百姓,最终成为了一位受人敬仰的好官。
附
下
罔
上
「附下罔上」出处
《汉书·武帝纪》夫附下罔上者死,附上罔下者刑,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,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,此所以劝善黜置业恶也。”
「附下罔上」解释
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,却欺骗君上。
「附下罔上」示句
少师万安恃权怙宠,殊无厌足,少师刘吉~,漫无可否。★明·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五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