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骥攀鸿
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,住着一个名叫李远的年轻书生。他家境贫寒,但志向远大,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。然而,尽管他才华横溢,却因无人引荐而屡次落榜。李远常常感叹:“若能附骥攀鸿,或许我便有机会一展抱负。”
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张大人。据说,他曾是朝廷的重要官员,如今隐居山林,专心著书立说。张大人偶然间听到了李远吟诵的诗文,对其才华颇为欣赏。他主动找到李远,说道:“年轻人,你的文章有风骨,也有深度,但仅凭个人努力,难以登上更高的台阶。愿不愿意跟随我学习,并让我为你引路?”
李远欣喜若狂,连忙跪下叩谢。从此,他成为了张大人的弟子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李远不仅精进了学问,还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、处理事务。张大人还将自己的人脉资源介绍给他,让他得以结识许多名士和权贵。李远明白,“附骥攀鸿”并非依靠他人坐享其成,而是要借助这些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。
数年后,在张大人的推荐下,李远终于获得了参加京城会试的机会。他全力以赴,凭借扎实的学识和卓越的文采一举夺魁,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。入仕后,他始终铭记恩师的教诲,勤勉尽责,为百姓谋福祉,最终成为一代贤臣。
多年以后,当李远回到故乡时,他特意去拜访了年迈的张大人。他感慨道:“当年若非先生提携,我恐怕仍在泥泞中挣扎。‘附骥攀鸿’虽是借力而行,但也需自身努力,方能不负此缘。”张大人笑着点头:“你已青出于蓝,这才是对为师最大的回报啊!”
附
骥
攀
鸿
「附骥攀鸿」出处
汉·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夫蚊虻终日经营,不能越阶序,附骥尾则涉千里;攀鸿翮则翔四海。”
「附骥攀鸿」解释
攀攀附;鸿天鹅。比喻依附他人以成名。
「附骥攀鸿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