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重含污

在一座古老的小山村里,有一位名叫李石的青年。他从小父母双亲早逝,家境贫寒,靠打柴为生。虽然生活艰难,但他心地善良,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。村里的人都知道,李石有一副结实的肩膀和一颗宽厚的心,无论多苦多累的活儿,他都愿意承担。

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。他自称是路过的旅人,因身体虚弱无法继续前行。村民们见他满身泥泞、狼狈不堪,纷纷避而远之,生怕沾染上什么晦气。只有李石主动上前,将老人扶到自己的茅草屋中,并煮了一碗热腾腾的粥给他喝。

然而,就在老人住进李石家后不久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。村里的井水突然变得浑浊,牲畜接连病倒,甚至有人家中的庄稼也开始枯萎。村民们议论纷纷,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“不祥”的老人带来的灾祸。他们找到李石,指责他不该收留老人,还说:“你这是负重含污啊!不仅害了自己,还连累了全村!”

李石听后沉默良久,最终还是坚定地回答:“如果真是灾祸,那我愿意独自承受。但未经证实之前,我不能抛弃一个需要帮助的人。”尽管压力巨大,他依然坚持照顾老人,同时努力寻找问题的根源。经过几天的调查,他发现原来是附近的一条河流被上游废弃的矿渣污染,导致水源受到破坏。

得知真相后,李石带领村民们清理河道,重新修复了饮水系统。村庄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而那位老人也在身体康复后悄然离开。临走前,他在李石家的桌上留下了一枚玉佩,上面刻着四个字——“大善无痕”。

多年以后,李石成为村里的长老,每当提起这段往事,他总是淡淡一笑:“负重含污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去内心的光明。只要问心无愧,再多的误解与困难,终会烟消云散。”

zhòng
hán

「负重含污」出处

清·曾国藩《李忠武公神道碑铭》胸劈众流,曾不出口。负重含污,浩如山薮。险趋人先,利居众后。”

「负重含污」解释

犹言忍辱负重。

「负重含污」示句

上一篇:附肤落毛
下一篇:附耳低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