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俗之讥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李远的年轻人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,却因家境贫寒而常被人嘲笑为“书呆子”。村里的富户们尤其喜欢拿他开玩笑,说他读再多书也没用,终究是个穷小子。面对这些冷嘲热讽,李远默默忍受,心中却暗自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。
一天,村里来了个游方道士,声称能看透人的前世今生。村民们纷纷请道士算命,唯独李远对此不屑一顾。然而,当道士见到李远时,却主动说道:“你虽有大才,但负俗之讥如影随形,若不破此局,恐难成大事。”李远听后陷入沉思,他明白道士所指正是自己长期以来遭受的世俗偏见和讥讽。
为了摆脱这种困境,李远决定离开山村,前往京城求学。一路上,他历经艰辛,靠替人抄书、教孩童识字维持生计。尽管依旧有人嘲笑他的出身与寒酸,但他始终专注于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。几年后,他终于凭借一篇见解深刻的策论文章得到了朝廷重臣的赏识,被推荐参加科举考试。
放榜那天,李远高中进士,消息传回山村,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无不震惊。有人后悔当初对他态度恶劣,也有人试图攀附关系,但李远并未因此报复或炫耀,而是平静地表示:“我并非为了证明什么,只是希望告诉世人,真正的价值不该由世俗的眼光决定。”
从此以后,李远官至高位,致力于改善贫苦百姓的生活条件,成为一代贤臣。而那句“负俗之讥”也成了他的座右铭,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的评价束缚,始终坚持内心的追求。
负
俗
之
讥
「负俗之讥」出处
无
「负俗之讥」解释
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。同负俗之累”。
「负俗之讥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