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人之仁
在一座古老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兰的妇人。她心地善良,总是乐于帮助别人,但村里的人却常常议论她,说她做事太过优柔寡断,甚至称她的善良为“妇人之仁”。对于这些闲言碎语,李兰并不在意,她只想着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。
一天清晨,李兰在村口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狐狸。它的后腿被猎人的陷阱夹伤,鲜血染红了周围的草地。村民们围过来,有人提议直接打死狐狸以免后患,也有人说应该把它赶走,免得它伤愈后再来偷鸡。然而,李兰却蹲下身,轻轻地抱起那只瑟瑟发抖的狐狸。“它现在只是个可怜的生灵,”她说,“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伤害它。”
尽管许多人摇头叹息,认为李兰太天真,但她还是把狐狸带回了家,悉心照料。每天,她都会为狐狸清洗伤口、喂食,并陪伴它恢复健康。几周后,狐狸的伤势逐渐好转,眼神中也重新焕发出了野性的光芒。
有一天,山洪暴发,洪水席卷了整个村庄。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,而李兰则忙着救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。就在她返回救最后一个人时,湍急的水流将她冲倒。危急时刻,一道橙红色的身影从树林中跃出——是那只狐狸!它咬住李兰的衣角,将她拖到了安全的地方。
洪水退去后,村民们对李兰的态度发生了改变。他们终于明白,李兰的善良并非软弱,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定与无私。至于那只狐狸,在救下李兰后便消失在了山林中,再也没有出现过。但每当夜幕降临,总能听到远处传来一声低沉的嚎叫,仿佛是在守护这个曾经给予它第二次生命的小山村。
从此以后,“妇人之仁”这个词在村民口中多了一层新的含义:那是一种超越恐惧与偏见的大爱,一种真正能够温暖人心的力量。
妇
人
之
仁
「妇人之仁」出处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项王见人,恭敬慈爱,言语呕呕,人有疾病,涕泣分食饮,至使人有功,当封爵者,印刓弊,忍不能予,此所谓妇人之仁也。”
「妇人之仁」解释
仕仁慈。妇女的软心肠。旧指处事姑息优柔,不识大体。
「妇人之仁」示句
吴王有~,而无丈夫之决。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