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诸一炬
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有一座被遗忘的图书馆。这座图书馆曾是镇上最辉煌的建筑,收藏了无数珍贵的书籍和手稿。然而,随着时间流逝,人们渐渐不再重视知识,图书馆也因年久失修而变得破败不堪。尽管如此,仍有一些老人记得它昔日的荣光,并试图保护这些文化遗产。
一天,镇上来了一位富有的商人。他看中了图书馆所在的那块地,想将其改造成一座豪华商场。他向镇长提出建议,并承诺会给镇上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。面对金钱的诱惑,镇长和其他官员很快同意了他的计划,决定将图书馆拆除。消息传出后,那些珍视图书馆的老人极力反对,但他们的声音微弱无力,在商人的权势面前显得苍白。
就在拆除工作即将开始的前夜,一位名叫阿明的年轻人偷偷潜入了图书馆。他是图书馆管理员的儿子,从小在这里长大,对每本书都怀有深厚的感情。他知道,如果这些书落入商人手中,它们很可能被当作废纸卖掉,或者直接烧毁以腾出空间。他不愿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,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与其让这些书被付诸一炬,不如自己亲手为它们寻找新的归宿。
阿明连夜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他们用马车、推车,甚至肩扛,尽可能多地将书籍运往附近的村庄。虽然数量有限,但他们希望至少能保存一部分宝贵的知识。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图书馆时,大部分书籍已经安全转移。而此时,拆除队也如约而至。
随着火焰吞噬了空荡荡的图书馆,阿明站在远处默默注视着这一切。他的心既痛又欣慰——痛的是建筑与部分藏书无法挽回,欣慰的是那些幸存的书籍将会继续流传下去。多年以后,这些书籍成为另一个地方的文化基石,而“付诸一炬”的故事,则成为了人们对知识价值反思的永恒警钟。
付
诸
一
炬
「付诸一炬」出处
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,捡出一张,上写着颜轶回,……其余都付诸一炬。”
「付诸一炬」解释
炬火把。一把火全部烧了。同付之一炬”。
「付诸一炬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