釜鱼甑尘
在一座古老的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釜鱼甑尘”的故事。这个成语原本形容生活清贫、长期未开火做饭的人家,但在这个小山村中,它却变成了一段耐人寻味的传奇。
村里有个年轻人叫阿霖,他自幼父母双亡,靠左邻右舍接济长大。尽管日子艰难,但他心地善良,从不抱怨命运。他住的茅草屋破旧不堪,厨房里的锅灶早已积满灰尘,甚至连老鼠都不愿光顾。有人打趣他说:“阿霖啊,你这锅怕是能长出蘑菇了!”阿霖只是笑笑,继续过着自己平静而简单的生活。
一天傍晚,村外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。他敲开了阿霖的门,请求借宿一晚。阿霖虽然家徒四壁,但仍热情地迎接了老者,并将仅剩的一点干粮分给他吃。老者看到厨房那布满灰尘的锅灶,忍不住叹道:“真是‘釜鱼甑尘’啊!这样的日子,你怎么熬得过来?”阿霖回答:“只要心中有希望,再苦的日子也能撑过去。”
第二天清晨,老者离开前送给阿霖一颗看似普通的小石子,说:“这是我的一点心意,或许将来能帮到你。”阿霖没多想,随手把石子放在桌上,又开始忙碌起自己的生活。然而几天后,他意外发现那颗石子竟然能在阳光下发出奇异的光芒。更神奇的是,当他用石子触碰锅灶时,锅里立刻出现了热腾腾的饭菜!
从此以后,阿霖不再为生计发愁。但他并没有因此变得贪婪或懒惰,而是用这些食物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。渐渐地,整个村庄都因他的善举焕发了生机。人们提起阿霖时,总会感慨地说:“他用‘釜鱼甑尘’换来了满村烟火。”
多年后,阿霖才知道那位老者是一位隐居的仙人。而那颗石子,则是他善良和坚韧的回报。从此,“釜鱼甑尘”不仅成为一种困境的象征,也成为逆境中坚持希望的代名词。
釜
鱼
甑
尘
「釜鱼甑尘」出处
清·黄宗羲《子刘子行状》一旦以辎重被讦于监司,夫以巡方而黩货,又何问下吏之操守,釜鱼甑尘之风,空谷于天下矣。”
「釜鱼甑尘」解释
釜中生鱼,甑中生尘,比喻生活清贫。
「釜鱼甑尘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