簠簋不饬

在古代的一个小国里,有一位名叫李衡的官员。他年轻时勤奋好学,以清廉自守而闻名乡里。然而,随着官职的升高,他渐渐被周围的奢华生活所迷惑,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。起初只是接受一些小礼物,后来竟发展到公然贪污受贿的地步。他的行为引起了百姓的不满,但因他在朝中势力庞大,无人敢直言揭发。

一天,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向国君进谏:“陛下,如今民间流传‘簠簋不饬’的说法,暗指某些官员已经丧失了廉洁操守,甚至将公器私用,败坏了朝廷的声誉。”国君听后大怒,质问是谁胆敢如此放肆。老臣回答道:“这并非针对某一人,而是提醒我们所有人应当谨记为官之道,若连祭祀用的簠簋都失去规矩,又如何能治理好国家呢?”

这句话让国君深思良久。他决定微服私访,亲自了解民情。当他来到一个偏远村庄时,发现那里的百姓生活困苦,田地荒芜,而地方官却住在富丽堂皇的宅邸中。国君终于明白,“簠簋不饬”不仅是一句成语,更是对整个官场腐败现象的警示。

回到宫中后,国君立即下令彻查全国官员的贪腐行为,并严惩了包括李衡在内的多名贪官。同时,他还颁布新法,要求所有官员必须公开财务状况,接受百姓监督。从此,这个小国逐渐恢复了清明的政治风气,百姓也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。

故事告诉我们,“簠簋不饬”不仅是古代社会对官员失德的批评,也是现代人应该引以为戒的教训。无论身处何位,都应坚守道德底线,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。

guǐ
chì

「簠簋不饬」出处

《汉书·贾谊传》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,不谓不廉,曰‘簠簋不饬’。”

「簠簋不饬」解释

簠、簋都是古代食器,也用作放祭品;不饬不整饬。借指贪污。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。

「簠簋不饬」示句

至夫~,下官不职者,吾居是邑则不敢非。★明·赵弼《繁邑古祠对》
上一篇:辅世长民
下一篇:辅车唇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