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首帖耳

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福的年轻人。他性格温和,待人谦逊,总是对村里的长辈俯首帖耳,从不顶撞。正因为如此,大家都很喜欢他,认为他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。

有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游方道士。这位道士身穿灰色长袍,手持拂尘,看上去仙风道骨。他告诉村民们,最近将有一场大灾难降临,只有找到隐藏在后山洞中的“灵石”,才能化解危机。然而,这个山洞据说被一只凶猛的野兽守护着,多年来无人敢靠近。

听到这个消息,村民们议论纷纷,但没有人愿意冒险去取灵石。这时,阿福站了出来,主动请缨:“我愿意试试。”虽然大家为他的勇气感到骄傲,但也担心他的安危,毕竟那野兽可不是好惹的。阿福却笑着说:“放心吧,我会用我的方式解决。”

第二天清晨,阿福带着一些干粮和工具进了山。到了洞口时,果然看到一只巨大的黑熊正趴在洞前休息。阿福没有贸然行动,而是仔细观察。他发现这只熊看似威猛,其实动作迟缓,似乎受了伤。于是,他慢慢走过去,轻声说道:“熊大哥,我知道你可能受伤了,我不是来伤害你的,只是想借一样东西。”

黑熊警觉地抬起头,盯着阿福看了许久,最终竟然真的安静下来。阿福小心翼翼地绕过它,进入洞中找到了灵石。当他返回村庄时,所有人都欢呼雀跃。而更神奇的是,自那以后,黑熊再也没有出现过,仿佛消失了一般。

后来,有人问阿福为什么能成功,他说:“有时候,力量并不能解决问题,真正的智慧在于学会尊重与沟通。”从此,“俯首帖耳”不再只是服从,而成为了一种谦逊与理解的象征。

shǒu
tiē
ěr

「俯首帖耳」出处

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若俯首帖耳,摇尾而乞怜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

「俯首帖耳」解释

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,耷拉着耳朵。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。

「俯首帖耳」示句

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,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,便自会~。★郭沫若《少年时代·反正前后》
上一篇:俯首听命
下一篇:俯拾地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