斧钺之诛
在古老的战国时期,有一个小国名为云泽,地处群山环绕之间。虽然国土狭小,但因其丰富的矿藏资源,成为周边大国觊觎的目标。云泽国君深知自己的国家无法与强敌抗衡,因此一直采取怀柔政策,向邻近的大国进贡金银珠宝,以求和平。
然而,有一年,云泽国内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,粮食歉收,百姓苦不堪言。面对这种情况,国君不得不减少对大国的贡品,希望能够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救济民众。这一决定引起了邻国的不满,尤其是强大的秦国,他们认为这是云泽国对他们的挑衅,于是派遣大军压境,要求云泽国立刻补足贡品,否则将以“斧钺之诛”相威胁——即用最严厉的刑罚惩罚整个国家。
消息传到云泽国后,朝堂上下一片恐慌。许多大臣主张屈服于秦国,以免招致灭顶之灾。然而,年轻的将军李昊站了出来,他力排众议,说道:“如果今日我们低头,明日只会更加卑微!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奋起反抗!”他提议联合附近的几个小国共同抵御秦军,并主动请缨率兵迎战。
经过一番激烈争论,国君最终采纳了李昊的建议。他秘密联络其他小国,组建了一支联军,并利用云泽国复杂的地形设下埋伏。当秦军进入狭窄的山谷时,李昊指挥联军从两侧发起突袭,一时间箭如雨下,巨石滚滚,秦军措手不及,损失惨重。
这场胜利让云泽国赢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,也震慑了周边的强敌。而李昊的名字,则被载入史册,成为人们口中的英雄。至于那句“斧钺之诛”,再也没人敢轻易提起,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云泽国团结一致、誓死抗争的象征。
斧
钺
之
诛
「斧钺之诛」出处
《庄子·至乐》庄子之楚,见空髑髅髐然有形,撽以马捶,因而问之曰‘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?将子有亡国之事、斧钺之诛而此乎?’”
「斧钺之诛」解释
钺古代兵器,像大斧;诛杀戮,杀死。用斧、钺杀人的刑罚。泛指死刑。
「斧钺之诛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