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墙摸壁
在一个静谧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福的年轻人。他性格内向,不善言辞,但心地善良,总是默默地帮助别人。然而,村里的人却常常嘲笑他,说他做事畏畏缩缩,像“扶墙摸壁”一样胆小怕事。阿福听到这些话时从不辩解,只是低头一笑,继续过自己的日子。
一天,村子里突然传来消息:山上的老林子里出现了一头凶猛的野猪,已经伤了好几个村民。大家吓得不敢进山砍柴、采药,甚至连田里的庄稼也不敢去收。村长召集众人商议对策,可是谁都不敢主动站出来面对那头野猪。就在这时,阿福站了起来,轻声说道:“我愿意去试试。”所有人都愣住了,有人嗤笑道:“你连走路都恨不得扶着墙,还能对付野猪?”但村长拍了拍桌子,说:“既然没人敢去,那就让阿福试试吧!”
第二天清晨,阿福带上一根木棍和一些简单的工具,独自走进了老林子。他并没有贸然行动,而是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,寻找野猪的踪迹。他沿着被踩踏的草丛慢慢前行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,就像他平时“扶墙摸壁”那样谨慎而专注。终于,在一处泥泞的洼地里,他发现了新鲜的蹄印。
通过分析蹄印的方向,阿福推测野猪可能藏身于附近的一片密林中。他没有直接冲进去,而是绕到另一边,用石头和树枝制造出巨大的声响,将野猪引向开阔地带。果然,那头野猪愤怒地冲了出来。正当它准备攻击时,阿福迅速爬上一棵大树,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绳套,在野猪经过的一瞬间将其套住,并牢牢固定在树干上。
当村民们赶到时,看到被困住的野猪,无不惊叹于阿福的智慧与勇气。他们这才明白,“扶墙摸壁”并非胆小,而是一种稳重与细心的表现。从此以后,再也没有人嘲笑阿福,反而对他充满了敬佩。
扶
墙
摸
壁
「扶墙摸壁」出处
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回这两个鸟男女,正在缸里扶墙摸壁扎挣。”
「扶墙摸壁」解释
抚摸着墙壁。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。
「扶墙摸壁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