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危持颠
在一座古老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扶危持颠”的感人故事。这个村庄四面环山,风景如画,但地势险峻,常有山体滑坡的危险。村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,彼此守望相助,日子虽然清贫,却充满温情。
有一年雨季格外漫长,连绵不断的暴雨让山体变得松软。一天深夜,村里的老人李伯突然听到山上传来异样的轰鸣声。他冒着大雨跑到高处查看,发现一处陡坡已经开始塌陷。如果继续恶化,整个村庄都会被掩埋!然而,此时大多数村民都已入睡,情况万分危急。
李伯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敲响了村口的大钟,这是召集全村人的信号。钟声穿透雨夜,惊醒了沉睡中的村民。大家纷纷披衣而出,聚集到村中央的小广场上。看到满脸焦急的李伯,众人意识到事态严重。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主动站出来,跟随李伯前往危险区域勘察;妇女和老人则组织孩子们转移到安全地带。
当他们赶到陡坡时,发现裂缝正在迅速扩大。为了阻止灾难发生,必须用木桩加固,并疏导雨水流向别处。然而,陡坡湿滑,稍有不慎便可能坠落深渊。面对这样的险境,没有人退缩。村里的铁匠王叔带头攀爬上去,将一根根沉重的木桩钉入裂缝中。其他人则紧随其后,用沙袋筑起临时堤坝。
经过一夜的努力,天亮时分,危机终于解除。筋疲力尽的村民们互相搀扶着回到家中,而李伯和王叔等人却坚持留在现场,确保万无一失。这场灾难因他们的勇敢与团结得以避免,也再次印证了“扶危持颠”这一精神的重要性——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,扶持他人,共同渡过难关。
从那以后,“扶危持颠”成了这个山村代代相传的信念。每当遇到困难,村民们总会想起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以及那些甘于奉献、不惧艰险的英雄们。
扶
危
持
颠
「扶危持颠」出处
唐·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素骄贵,末年愈甚,无复知所负荷,扶危持颠。”
「扶危持颠」解释
扶帮助;持握,把握;颠倒,倾倒。指挽回处于危难中的国家或人。
「扶危持颠」示句
而况肩巨任大,~,肯相辜负哉!★明·李贽《焚书·与友朋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