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颠持危
在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小镇上,有一座历经百年的木桥,它横跨湍急的河流,是连接两岸居民的重要通道。这座桥被称为“安澜桥”,但最近几年,由于风雨侵蚀和年久失修,桥体开始出现裂缝,摇摇欲坠。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,只剩下老人与孩子留守,面对危桥,他们束手无策。
一天,一位名叫林远的青年回到了家乡。他曾在外地学习建筑技术,这次回来是为了探望年迈的母亲。刚进村口,他就看到几个小孩站在桥头,小心翼翼地试图过桥,却又被大人呵斥着退了回去。“这桥已经撑不了多久了。”旁边的一位老者叹息道,“再这样下去,迟早会出事啊!”听到这些话,林远心里五味杂陈。
第二天清晨,林远决定行动起来。他找到村长,提议组织修复桥梁的工作,并主动承担设计和指导的任务。然而,资金短缺成了最大的难题。于是,他发动村民一起筹集材料,甚至将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入其中。消息传开后,连邻村的人也纷纷伸出援手,有人送来木材,有人帮忙搬运物资,还有人义务参与施工。
经过一个月的努力,新桥终于建成了。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崭新的桥面上时,整个村庄都沸腾了。人们欢呼雀跃,把林远高高举起,感谢他的付出。而林远却谦虚地说: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而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。所谓‘扶颠持危’,正是我们共同守护家园的精神体现。”
从那以后,“安澜桥”不仅重新成为交通要道,更成为了团结与希望的象征。每当有人走过这座桥时,都会想起那个挺身而出、带领大家渡过难关的年轻人,以及那份众志成城的力量。
扶
颠
持
危
「扶颠持危」出处
宋·秦观《贺孙中丞启》恭惟中丞侍郎,受天间气,为世直儒;力足以扶颠持危,器足以致远任重。”
「扶颠持危」解释
颠倒,倾倒;持握,把握。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。
「扶颠持危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