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头加秽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有一座古老的寺庙。这座寺庙历史悠久,香火鼎盛,尤其是庙中一尊雕刻精美的佛像,更是远近闻名。据说这尊佛像是由一位技艺超群的匠人耗尽毕生心血所造,栩栩如生,令人肃然起敬。然而,正因为它的名气太大,引来了一个不速之客。
一天清晨,一个小偷悄悄潜入寺庙。他听闻这里供奉着许多珍贵的宝物,便想趁夜深人静时偷走一些值钱的东西。但当他四处搜寻时,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物品。最后,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尊庄严的佛像上。虽然佛像本身并不贵重,但小偷灵机一动,从怀里掏出一块破旧的布条,随意地绑在了佛像的头上,然后嘲笑道:“哼,就算你再神圣,今天也得沾点我的‘脏东西’!”
第二天,僧人们发现了佛像上的布条,无不感到愤怒和痛心。他们认为这是对佛祖的大不敬,是对信仰的亵渎。主持方丈却沉思片刻,说道:“佛性广大,能容万物。这布条虽看似污秽,却也是一种考验。我们应借此反思,是否平日忽略了某些细微之处,让恶念有机可乘。”
于是,僧众开始更加严格地修行,并加强了寺庙的守护。同时,他们将这块布条取下,洗净后做成了一面警示旗,悬挂在寺庙门口,提醒世人莫要因贪嗔痴而做出“佛头加秽”的行为。渐渐地,这件事传遍四方,人们纷纷前来参拜学习,寺庙因此声名更盛。
至于那个小偷,在离开寺庙后不久,竟然做了一个梦。梦里,佛像对他微笑,说:“你的行为如同污泥,却无法玷污莲花的纯净。但若执迷不悟,终将自食其果。”醒来后,小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,最终选择改过自新,重新做人。
从此以后,“佛头加秽”成为教训与醒悟的象征,告诫人们无论面对何种境遇,都应保持内心的敬畏与纯净。
佛
头
加
秽
「佛头加秽」出处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七崔相公入寺,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,乃问师曰‘鸟雀还有佛性也无?’师曰‘有。’崔曰‘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?’师曰‘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?’”
「佛头加秽」解释
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,玷污的好的东西。
「佛头加秽」示句
我每日簿书案牍,荒于笔墨,怎敢~。★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十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