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为圭臬
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有一位年迈的木匠名叫李伯。他手艺精湛,制作的家具不仅美观耐用,还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灵气。村里的人都说,李伯做木工活时从不随心所欲,而是严格遵循一套祖传的规矩和原则。这些规矩被他奉为圭臬,几十年来从未改变。

有一天,一位富商来到村里,听闻了李伯的名声,便找到他说:“李师傅,我想请您为我打造一张独一无二的桌子,用来摆放珍贵的古董。价格不是问题,但要求只有一个——它必须足够特别,能让人眼前一亮。”

李伯沉思片刻后点头答应了。然而,当他开始设计图纸时,却发现这位富商提出的需求与自己多年坚持的原则相冲突。按照祖训,每件作品都应以实用为主,兼顾平衡与和谐;而富商却希望加入许多繁琐复杂的装饰,甚至不惜牺牲结构的稳定性。

面对这样的矛盾,李伯陷入了两难。他的徒弟小林劝道:“师父,既然对方愿意出高价,我们何不顺着他的意思呢?毕竟赚钱才是最重要的。”但李伯摇了摇头,坚定地回答:“这些规矩是我祖父传下来的,它们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指导,更是一种精神。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,那我的作品就失去了灵魂。”

最终,李伯向富商解释了自己的立场,并婉拒了这笔订单。虽然少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,但村民们对李伯更加敬重。他们明白,正是这种“奉为圭臬”的态度,才让李伯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无可挑剔的质量。

后来,李伯的故事渐渐传开,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,不仅是为了购买他的家具,更是为了学习他那份对传统与品质的执着追求。而李伯也始终如一地守护着自己的信念,将那些古老的规矩代代相传。

fèng
wéi
guī
niè

「奉为圭臬」出处

清·钱大昕《六书音韵表序》此书出,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,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,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。”

「奉为圭臬」解释

奉信奉;圭测日影器;臬射箭的靶子;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。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。

「奉为圭臬」示句

适应之说,迄今学人犹~。★鲁迅《坟·人之历史》
上一篇:佛眼佛心
下一篇:否极泰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