讽一劝百
在一座风景如画的小镇上,住着一位聪明机智的年轻人阿言。他以善于讲故事闻名,但更令人佩服的是,他总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让听者明白深刻的道理。人们常说:“阿言讽一劝百,他的故事虽短,却足以让人铭记一生。”
有一天,镇上的富商老刘找到阿言,愁眉苦脸地说:“最近我的生意越来越差,伙计们也懒散起来,我该怎么办呢?”阿言微微一笑,说道:“刘叔,不如让我讲个故事吧。”老刘疑惑地点点头,心想:这年轻人又要耍什么花样?
阿言清了清嗓子,开始讲述:“从前有只猴子,它每天都在果园里偷果子吃。园丁发现后非常生气,于是做了一个稻草人放在果园中央,并给它披上了自己的斗篷。第一天,猴子看到‘园丁’站在那里,吓得不敢靠近;第二天,它试探性地扔了一块石头,见没有反应,便大胆地摘起了果子。就这样,猴子再次肆无忌惮,而园丁的果园被糟蹋得更加严重。”
听到这里,老刘忍不住问:“然后呢?这个故事和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?”阿言笑了笑,继续说道:“后来,园丁改变了策略。他不再用稻草人吓唬猴子,而是每天亲自巡视果园,还会与邻居分享新鲜的水果。慢慢地,猴子觉得再也没机会偷果子了,只能灰溜溜地离开。”
老刘恍然大悟,感慨道:“你的意思是,与其依靠威吓或者放任不管,不如身体力行,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别人!”阿言点点头,说:“管理也是如此。如果你希望伙计们努力工作,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用心和关怀,而不是单纯的命令或惩罚。”
从那以后,老刘调整了自己的方式。他不仅改善了伙计们的待遇,还经常参与他们的工作,给予鼓励和支持。不久之后,店铺重新焕发了生机,业绩蒸蒸日上。
阿言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小镇,大家都称赞他“讽一劝百”的智慧。而老刘则感叹道:“原来解决问题的答案,藏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啊!”
讽
一
劝
百
「讽一劝百」出处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扬雄以为靡丽之赋,劝百而讽一,犹驰骋郑卫之声,曲终而奏雅,不已亏乎?”
「讽一劝百」解释
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、指责;劝劝告,劝戒。委婉含蓄地批评、指责一个,使大家都受到教育。
「讽一劝百」示句
然~,势不自反。★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