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中秉烛
夜色如墨,山间的小路被月光洒上一层银白。林间的风呼啸着穿过树梢,卷起地上的落叶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年轻的书生李怀安提着一盏油灯,步履匆匆地走在蜿蜒的小道上。他要去十里外的村庄寻找一味稀有的药材,为病重的母亲续命。
风越来越大,手中的油灯摇曳不定,微弱的火苗随时可能熄灭。“真是‘风中秉烛’啊!”李怀安心中暗叹,不由得将灯笼护在胸前。他知道,如果这唯一的光源熄灭,漆黑的山路将会变得更加危险。他咬紧牙关,加快了脚步。
就在他经过一片密林时,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低沉的呜咽声。李怀安停下脚步,屏息凝神,仔细倾听。那声音断断续续,似乎夹杂着痛苦与恐惧。他犹豫片刻,最终还是决定循声而去。毕竟,在这样的夜晚,若是有人遇险而袖手旁观,未免太过冷血。
拨开灌木丛,他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倒在地上,脸色苍白,气息微弱。老者身旁散落着几本泛黄的书籍,显然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学者。李怀安连忙蹲下查看,发现老者腿部受了重伤,无法行走。他没有多想,将自己的外袍脱下披在老者身上,并将灯笼放置在一旁,用身体挡住狂风。
“年轻人,你为何愿意冒险相助?”老者虚弱地问道。李怀安笑了笑,说道:“风中秉烛虽难,但若人人都因害怕失去光明而不点灯,这世间岂不是更黑暗?”老者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。
天亮之后,李怀安终于把老者送到了附近的村庄。临别之际,老者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李怀安,说这是谢礼,也是机缘。李怀安推辞不过,只好收下。回到家后,他才发现玉佩背面刻着几个小字:“善心可照前程。”
多年以后,李怀安凭借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受人敬仰的大夫,而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则成了他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。每当遇到困境,他总会想起那句“风中秉烛”,提醒自己即使环境再恶劣,也要坚持内心的善良与勇气。
风
中
秉
烛
「风中秉烛」出处
元·无名氏《海门张仲村乐堂》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,幻身躯似风中秉烛,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。”
「风中秉烛」解释
秉拿着。风中拿着烛易灭。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。
「风中秉烛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