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中之烛

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迈的老人,名叫李伯。他一生勤劳善良,但岁月的侵蚀让他如今身体虚弱,如同风中之烛般摇曳不定。他的儿子早年外出闯荡,多年未曾归家,只留下一封信说会在某个春天回来。从此,这成了李伯唯一的期盼。

这一年冬天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,村里的人都躲在家里取暖。李伯独自坐在破旧的木屋前,望着远方白茫茫的山路。他手中紧握着那封泛黄的信,嘴里喃喃道:“今年,他会回来吗?”寒风呼啸而过,吹得门窗吱呀作响,也吹得李伯佝偻的身影更加单薄。邻居们劝他搬去镇上与亲戚同住,但他始终不肯,因为他害怕错过儿子归来的那一刻。

一天傍晚,天色昏暗,风雪愈加猛烈。李伯正准备关门进屋时,忽然听到远处传来脚步声。他眯起浑浊的眼睛,努力辨认着那个模糊的身影。“是谁?”他颤抖着声音问道。那人走近后,摘下斗笠,露出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——正是李伯日思夜想的儿子!

儿子跪在父亲面前,泪流满面:“爹,我回来了,对不起让您久等了。”原来,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外打拼,因种种原因无法脱身,直到最近事业稍有起色才急忙赶回家乡。看到父亲苍老的模样,他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悔恨。

李伯没有责怪儿子,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眼眶湿润地说: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啊……”那一晚,父子俩围坐在炉火旁,聊了许多往事。虽然窗外依旧寒风凛冽,但屋内却温暖如春。

从那以后,儿子决定不再离开,陪伴在父亲身边。他知道,父亲的生命虽如风中之烛,但只要有爱,就能为彼此点燃希望的光芒。

fēng
zhōng
zhī
zhú

「风中之烛」出处

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
「风中之烛」解释

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
「风中之烛」示句

老拙夫妇年近七旬,如~,早暮难保。★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
上一篇:封妻荫子
下一篇:风姿绰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