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烛之年

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,名叫李福。他满头银发,背微微佝偻,像一支燃尽了大半截的蜡烛,随时可能熄灭。村里的孩子们喜欢围在他身边听他讲故事,因为他总能用沙哑而温暖的声音将那些陈年旧事娓娓道来。

这一天,夕阳西下,晚霞染红了天际。李福坐在门前的石凳上,手里拿着一根拐杖,目光悠远地望向远方。“爷爷,再给我们讲个故事吧!”几个孩子跑过来,拉着他的衣袖撒娇道。李福笑了笑,摸了摸其中一个孩子的脑袋,缓缓开口:“今天啊,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‘风烛之年的故事’。”

很多年前,李福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。他曾经为了养活一家老小,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。然而,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逝,转眼间,父母故去,妻子也因病离世,只剩下他一人孤独度日。如今,他已步入“风烛之年”,身体不再硬朗,但心中的记忆却依然鲜活。

“那时候啊,我总觉得日子很长,可现在回头看,才发现人生不过短短几十载。”李福叹了口气,继续说道,“就像这根蜡烛,在无风的时候,它还能坚持燃烧片刻;但若遇到狂风,瞬间就会熄灭。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?所以啊,孩子们,一定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,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。”

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其中一个调皮的小男孩问道:“那爷爷,你会不会像蜡烛一样突然熄灭呢?”李福哈哈一笑,拍拍胸脯说:“放心吧,只要你们还愿意听我的故事,我就不会轻易倒下!”

夜幕降临,星光洒满山村。李福看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尽管他已经进入人生的暮年,但他知道,自己的生命仍在这些后辈的笑容中延续着。

fēng
zhú
zhī
nián

「风烛之年」出处

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
「风烛之年」解释

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

「风烛之年」示句

上一篇:风云突变
下一篇:风韵犹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