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声鹤唳
东晋时期,前秦的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,意图一举吞并东晋。然而,在淝水之战中,东晋军队以少胜多,大败前秦军。苻坚本人也在战乱中负伤,仓皇逃窜。他一路向北奔逃,心中满是恐惧与懊悔。
某日黄昏,苻坚带着残兵败将躲进了一片密林。天色渐暗,四周寂静无声,只有风吹过树梢发出的沙沙声。苻坚坐在一块石头上,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。突然,一阵微弱的风拂过耳畔,伴随着远处鹤群飞过的鸣叫声。这原本平常的声音却让苻坚瞬间脸色惨白,他猛然站起身,惊慌失措地喊道:“敌军来了!快跑!”
士兵们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,纷纷拿起武器四下张望。可他们什么也没看到,只听见风声和鹤唳回荡在空旷的原野间。一名将领小心翼翼地靠近苻坚,劝慰道:“陛下,这只是风声和鸟鸣,并无敌人追击,请您安心。”但苻坚仍然心神不宁,他喃喃自语:“难道你没听见吗?那些声音就像伏兵的号角,仿佛下一刻就会有刀剑从黑暗中刺来……”
就这样,苻坚整夜无法安眠,稍有动静便以为敌军逼近,草木皆兵。最终,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逃亡,直到彻底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机会。而“风声鹤唳”这个成语,也由此流传下来,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,对任何细微的声音或现象都产生疑虑与畏惧。
故事虽短,却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。即使表面上脱离了险境,内心的阴影仍可能如影随形,让人难以摆脱。或许,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击败敌人,更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吧。
风
声
鹤
唳
「风声鹤唳」出处
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谢玄传》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
「风声鹤唳」解释
唳鹤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,或自相惊忧。
「风声鹤唳」示句
直到后来,听到了那些~的传说,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。★郁达夫《出奔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