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鬟雨鬓
江南的小镇总是笼罩在细雨之中,青石板的小巷蜿蜒曲折,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清晨,一个年轻的画师撑着油纸伞走进了这条小巷。他名叫沈辞,是镇上颇有名气的画匠,尤其擅长描绘人物肖像。然而,这一次他并非为作画而来,而是为了寻找灵感。
行至巷尾,他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琴声。循声望去,只见一位女子坐在屋檐下,双手轻抚古琴。她身披一件素色长衫,头发因微风和细雨略显凌乱,却别有一番韵味——那是一种“风鬟雨鬓”的美,不加修饰却动人心魄。沈辞怔住了,这样的景象让他想起了自己多年未见的母亲,也激起了他内心深处久违的情感波动。
女子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存在,抬眸看向他。四目相对的一瞬间,沈辞竟觉得时间停滞了。他鼓起勇气上前问道:“姑娘,这曲子可是你自己所作?”女子微微一笑,点了点头,“不过是随手弹奏,并无章法。”她的声音如同涓涓细流,令人心生宁静。
从那天起,沈辞每日都会来到这里,与女子交谈、听她弹琴。渐渐地,他发现这位名叫柳烟的女子不仅精通音律,还饱读诗书,对人生有着独到见解。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,而沈辞也开始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。他用笔墨记录下柳烟在风雨中的模样,每一幅画都充满生命力。
然而,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。某日,沈辞如约前来,却只看到空荡荡的屋檐。邻居告诉他,柳烟因家境贫寒,已被迫远嫁他乡。沈辞愣在原地,手中的画纸被雨水打湿,模糊了画中的容颜。从此以后,他不再创作人物画,只留下一幅名为《风鬟雨鬓》的作品,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。
风
鬟
雨
鬓
「风鬟雨鬓」出处
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,风鬟雨鬓,所不忍视。”
「风鬟雨鬓」解释
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,头发散乱。
「风鬟雨鬓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