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取刻与

在一座繁华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丰的商人。他经营着一家布庄,生意兴隆,远近闻名。然而,李丰却有个不为人知的习惯:他总是尽可能多地从供应商手中压低价格,以获取更大的利润,同时对顾客则抬高售价,吝啬于给予任何优惠。人们背后称他为“丰取刻与”,意思是索取多而给予少。

一天,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走进了布庄。她颤巍巍地掏出几枚铜钱,希望能买一块最便宜的布料,为自己缝制一件御寒的衣服。“老板,这些够吗?”老妇人低声问道。李丰瞥了一眼那点微薄的钱币,皱起眉头说道:“这点钱连边角料都买不到!”说完便转身忙别的去了,完全不顾老妇人失落的眼神。

不久后,小镇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,许多房屋被冲毁,居民们陷入了困境。李丰的布庄虽然幸免于难,但镇上的灾民急需衣物和物资来度过难关。一些富裕的商贩主动捐出自己的商品帮助受灾的人,而李丰却犹豫不决。他心想:“如果我拿出太多布料,岂不是损失惨重?再说了,这些人平时也没怎么照顾我的生意。”于是,他只象征性地捐赠了几块残次品。

然而,就在几天后,李丰的布庄突然发生火灾,所有货物化为灰烬。面对空荡荡的店铺,他感到无比绝望。这时,那些曾经受过他冷遇的邻居们竟然纷纷伸出援手,有人送来粮食,有人帮忙修缮房屋,甚至还有人愿意借钱给他重新开业。这让李丰既感动又羞愧。

经过这次事件,李丰彻底改变了自己。他开始以诚待人,不仅公平交易,还经常接济贫困家庭。渐渐地,他的布庄再次兴旺起来,而且赢得了全镇人的尊敬。后来,每当有人提起“丰取刻与”这个成语时,李丰都会苦笑着摇头说:“贪婪只会让人失去更多,唯有慷慨才能换来真正的幸福。”

fēng

「丰取刻与」出处

《荀子·君道》上好贪利,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,以无度取千民。”

「丰取刻与」解释

丰多;刻刻薄;与给予。取之于民的多,用之于民的少。多形容残酷地剥削。

「丰取刻与」示句

上一篇:丰屋延灾
下一篇:丰屋生灾